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布了未经同行审议的新论文。论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能够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该论文的重点结论主要包括:新冠病毒株的变异和多样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变异毒株在细胞病变效应和病毒载量方面差异可达270倍;一种三核苷酸突变能大大增强病毒的复制速率和致病能力,发现这种突变的病人保持了45天的核酸阳性;研究人员从粪便中分离出了可以复制的活病毒,这与此前报道不同。
报道称,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间,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离了病毒。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研究人员对这11份病人来源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并且同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11位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不过幸运的是,截至这篇论文写作时,文中所述的11例病人均已康复出院。
研究人员呼吁,对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需要尽快考虑到这些累积突变的影响,以避免潜在的陷阱。
此外,英国科学家研究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变异成了三种不同的毒株,而且“正在快速突变,以适应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统抵抗力”。研究还表明,在一些美国人身上发现的病毒变体与蝙蝠中发现的病毒关系最密切。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