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或者更早,地球村发生一场时疫,延续至今,搅得周天寒彻。最早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疫情案例来自中国武汉,继而史无前例地在境内和海外迅猛蔓延。很多国家纷纷被疫情困扰,而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的国家和城市,多不胜数。
图源:CTV
国际共识已然成形,疫情源头就在中国。这么多的国家和城市宣布紧急状态,不似开战,胜似开战,如同处在战时状态,应战一种蛋白质,却一筹莫展。那是一种比以往的病毒来得更聪明的病毒,COVID-19 virus。
据《星岛日报》2020年4月28日报道,加拿大的亚裔社区,更明确地说, 华裔族群沦为该疫情的代罪羔羊。该报登载《平权会》一份即时的民意调查。报告内容揭示有多达14%的受访者相信或怀疑亚裔人士带有新冠病毒。更有21%的受访者表示,在公共汽车上不会坐在一个没有戴口罩的亚裔乘客旁边。还有13%的受访人士表示知悉在他们居住的社区,曾发生因为COVID-19疫情引起的种族歧视问题。
目前,COVID-19疫情高涨的时刻,华裔族群中声称遭歧视的声浪也高涨起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对华裔族群的过份言论和个别的肢体碰撞事件,即便处于青萍之末,都被冠之歧视言论或行为。真是不能免俗啊!华裔族群一旦跟其他族裔的群体或社区閙纷争,便以受害者的身份四出投诉,而遭歧视的投诉则出现频率最高。
究竟,歧视是何等社会恶习?传统的歧视概念是这样界定的:针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可以视作歧视。弱势可以由于群体间的差别造成;不公平特别容易发生在社会相处和获取生活资源等方面。族裔群体相互尊重和各族裔群体际机会均等的社会气氛则是免受歧视滋扰的社会征候。
历史记载,第一批来加拿大的华人是在1788年登陆加拿大西岸。说到铺设横贯东西两岸,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火车轨道,华裔先祖岂止功不可没,宝贵的生命鲜血都贡奉上了。华人在建设加拿大的过程中自有问心无愧的地位和顶天立地的骄傲。
由于文化背景和经济地位的差别,在相当时期内,华人在白人占优势的社会里争取不到应有的地位。这是一段十分遗憾的历史。至于见诸报端的言论说:“加拿大社会一百多年来从未停止对华裔社区的歧视。”其实,历史沿革至今并非这样。
1947年,华裔公民被赋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7年,郑天华先生成为华裔第一人,当选国会议员。1999年,伍冰枝女士成为加拿大第26任总督。2006年,当时政府的总理哈珀先生为历史上的排华“人头税”亲口道歉。时至今日,华裔族群受到相当尊重了。有了相互尊重,还要有机会均等,那才是免受歧视滋扰的多元族裔社会。享有机会均等就如同华裔族群珍惜并且维持自己的尊严而赢得尊重一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来争取。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追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看待我们処身之中的多元族裔社会:求大同,存小异。既然大家具备多元化的族裔背景,我们势必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和睦相处,一定相同之处多于相异之处。因此,在社会相处中不要刻意着眼在各自的差别程度上,否则势必就会标签化自己,边缘化自己。一不小心,就容易跌落自己歧视自己的陷阱。
其次,我们先祖是缔造加拿大国的参与者。加拿大立国在1867年。华裔先祖早在1788年已经踏足这片土地。
当前,在营造多元族裔社会的和谐气氛,投身各族裔群体相互尊重,机会均等的建设中,我们要继承历史上的担当,要激发当家管家的情怀,不要扮演可怜兮兮的“小媳妇”,也不要装扮“怨妇”,四处投怨诉苦。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你应该要问自己可以为国家做什么。”(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我们可否在这里将“国家”换成“社会”,扪心自问。
同时,我们也要体察自己是否不经意地落入因偏见生歧视的光境里,因为有的族裔群体有不一样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气味使得我们不愉快;因为有的族裔群体有不一样的穿戴习惯,服饰的款色使得我们不愉快。
如此,他们招徕我们的嘲笑,甚至没法被我们接纳。由此,一种不平等的见识产生了,必然会引起不和谐的社会行为。
我们曾经受害于被人歧视,我们岂要加害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文化里的精彩训诫。我们要发扬。我们也要检讨自己。
维护华裔群体利益的社区团体要发挥守望者的角色,示警歧视或被歧视的迹象;发挥倡导者的角色,建设性地积极化解歧视事件;发挥协调者的角色,贯彻多边斡旋,在各个族裔群体之间,增强沟通理解,消弭隔膜误解。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讲究人道人权的加拿大多元族裔社会。我们要守住。大家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