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凸显美国特朗普当局的防疫失职,美国媒体彭博社今天刊登了一篇称赞中国防疫工作的文章,讲述了北京是如何在短短4周内就控制住了新发地市场出现的新疫情。
当然,这篇文章也再次令特朗普的粉丝以及境外反华势力情绪失控(电视剧)、恼羞成怒……
在这篇名为“北京新增病例零增长,告诉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的文章中,彭博社先介绍,在26天前,北京的一处食品批发市场一度出现了疫情复燃的情况,并在当时一度令正在从新冠肺炎疫情中走出来的世界再次陷入了不确定性,也令日子开始恢复正常的北京市民颇受打击。
但在之后的26天里,北京这座拥有超2000万人口的城市,看起来已经成功控制住了这场一共导致335人感染的疫情。
其中,最令彭博社印象深刻的是,与之前在武汉疫情暴发时所采取的全面封锁不同,这次北京采取的措施是更有针对性的。因此,在这家美国媒体看来,北京的举措也就更值得其他国家在复工和重启时去借鉴。
(截图来自彭博社的报道)
接下来,彭博社从4个方面更为详细地介绍了北京此次的防疫工作。
首先,彭博社指出,与其对北京这个中国的首都和重要经济中心之一采取全面封锁政策,北京采取的是有针对性的大面积新冠病毒检测,即只要发现有谁确认了,与这个人有过接触的社区和单位就会接受大面积的新冠病毒检测,就连北京超10万名快递人员也都接受了全面的检测。
彭博社还介绍说,这种大面积的检测今年5月在武汉也上演过,而且中国一天就能检测380万的样本,是全世界最快的一个国家,而根据北京官方的说法,北京目前核酸采样与检测人数均已超过了1100万。
(截图来自彭博社的报道)
其次,彭博社指出北京这次并没有让所有人都留在家里隔离,而是有针对性的只封锁了临近疫情中心的几个社区,这些高风险区域的人被要求每家只能有一个人外出购买必需品。
彭博社还称北京的这个做法目前也在被其他国家参考,比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就在采取类似的本土化防御措施,要求特定的街道和社区的人留在家中并保持社交距离,但城市其他地区则可以继续开放。韩国也采取了这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并没有下达覆盖全市的封锁措施,仅要求出现疫情的地方关闭商店或学校。
(截图来自彭博社的报道)
第三,彭博社称北京还吸取了之前武汉沉重疫情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避免了武汉当初因为专家和政府对病毒和病毒的传染性还不太了解与准备不足,而一度出现的大量民众涌入医院造成交叉感染的局面。
彭博社介绍说,这次北京采取的措施是禁止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人自行去医院,并在那些出现过确诊病例的地方设置了临时检测站,以供出现疑似病例的人获得检测和帮助。
同时,彭博社还说,中国这次也没有像武汉那样封锁北京的出京渠道,而是在北京人前往的目的地实施就地隔离2周的措施,从而一方面避免了武汉当时人们的恐慌性地逃离,一方面也仍然有效地打消了人们出城的愿望。
(截图来自彭博社的报道)
最后,彭博社表示虽然北京看起来控制住了疫情,但这次疫情也令北京和中国不敢掉以轻心,比如这次疫情的暴发途径已经令中国海关对进口食品进行了更严格的检查,并禁止了一些外国疫情严重的肉厂的产品入境,同时北京方面也表示不会下调目前的防控等级,直到2周不再出现新病例为止。
(截图来自彭博社的报道)
目前,彭博社的这篇报道已经在境外社交平台上引起了一些反响,但其中的多数言论是境外的反华势力,以及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和美国极端保守派对这篇报道的攻击和抹“红”。
比如有人就直接捂着耳朵和眼睛说“我不信我不信,都是中国在撒谎”。有人则造谣说彭博社被中国“收买”了。
还有一些下面这样的评论,虽然看起来是在把“脑残当个性”,完全不看报道就胡扯说“中国没有新病例是因为不检测”——但也不排除这些人可能是在“高级黑”美国的可能性。毕竟,这种“不检测就没有病例”的逻辑,恰恰是特朗普本人抛出的一种应对美国确诊病例数字过高的观点。
不过,这些人会被这篇彭博社的报道搞得如此情绪失控和“恼羞成怒”也并不令人意外。要知道,在之前北京这次疫情刚暴发的时候,这些人曾经对此“幸灾乐祸”,称这证明中国政府“谎言包不住了”,还有人还称这次疫情会比上次更加猛烈,看中国政府怎么“隐瞒”。有人甚至宣称“中国又在释放新病毒了”。
所以,当如今一家美国主流媒体说北京用4周就控制住了疫情,还让其他国家参考借鉴,可想而知这对这些人有多么“打脸”。
同样讽刺的是,当时跟着这些人一起攻击中国的还有因为中印边境冲突而被煽动起来的印度网民。
在一则印度媒体以北京的疫情复发而讽刺中国“高兴太早”,还将新冠病毒说成是“武汉病毒”的网贴下面,一些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上头的印度网民就为该媒体使用“武汉病毒”这个涉嫌歧视的用词而欢呼,更为该媒体敢攻击中国而兴奋。
然而意淫毕竟不能强身,狭隘的民族主义终归不能治病。于是,就在北京认真的防疫工作获得了彭博社的认可时,印度的疫情却进一步恶化,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疫情第三严重的国家:截至目前,印度已有72万人感染,2万多人病亡。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