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全部新闻 综合新冠疫情揭示美国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

新冠疫情揭示美国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

  • 2020-08-06 14:10:45
  • 来源:
  • 编辑:51温哥华小编
  • 0
  • 0

一种普通非处方止痛药的短缺,显示出美国在关键药品供应方面已经多么依赖中国。

今年春天有几周,由于新冠疫情肆虐,住在纽约市罗斯福岛的Nicole Izsak无法在社区药店买到对乙酰氨基酚。

Izsak是一位护士,在罗斯福岛的新冠医疗设施做志愿者。在间或到当地Duane Reade和Walgreens药店查看后,她表示,所有牌子都缺货。对乙酰氨基酚是大多数家庭的药箱中颇为常见的头痛药,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降烧药。

中国目前大量生产一系列生死攸关的原料药,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之一。这些原料药有很多都是美国生产商此前发现生产起来无利可图的通用化学品。据美国商务部以及分析师估计,产自中国的对乙酰氨基酚约占美国使用量的70%。

这种依赖因新冠疫情之下供应链受干扰、购买量激增而凸显出来,已在特朗普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公司负责人当中引发关切。

据提供相关贷款的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称,上个月向伊士曼-柯达公司提供的7.65亿美元政府贷款旨在减少美国对中国等国家药品的依赖。柯达将利用这笔资金在美国生产仿制药的原料药,并表示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料药生产将占到其业务的30%-40%。

据来自外交关系协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以及其他机构的行业专家估计,中国制造的其他重要原料药包括抗凝血肝素,该成分全球供应量的80%由中国生产,而在全球使用的抗生素中,中国供应的占比甚至更高。外交关系协会是一家智库。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是美国国会创建的,研究国家安全和贸易等问题。

行业分析师和依赖中国原料的印度制药商称,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和四环素尤其依赖于中国。分析人士表示,包括缬沙坦在内的高血压治疗药物也主要在中国生产。

根据行业数据和印度企业所言,印度这个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80%的原料药(API)依赖中国。原料药是赋予药物药效的化学物质。

根据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edicine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以及药物分析人士透露,总体而言,中国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原料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简称FDA)表示,该机构没有关于中国原料药产量的信息。

美国国防部下属的负责确保作战部队医疗准备的国防卫生局运营部门副助理主任Christopher Priest称,中国在全球原料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新冠病毒危机导致制造业大范围中断。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无法获得检测和防护装备的来源上,比如中国的口罩。来自其他国家的重要材料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包括意大利北部一个主要供应商生产的检测拭子,该地区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

由于中国的工厂和出口在国内实行隔离措施期间关闭,原料药流动有所减少。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对乙酰氨基酚及相关化学药品较1月下降70%,触及七年来的最低水平。3月和4月出口再次回升。

制药行业分析人士称,2月份的大幅下降可能是中国为抗击疫情而转向国内需求造成的。

即时生产和库存已成为制药公司和医院等大批量买家的标准做法,制药公司将中国生产的这些成分制作成药品。在贸易流动顺畅时,持有少量库存可以将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在某些药品成分被延误或需求突然增长时,就会导致短缺。

美国参议院3月份提出两项旨在恢复美国原料药生产能力的法案,目前正在国会的审议过程中。这两项法案希望调查美国国防系统对中国医药产品的依赖程度,呼吁制药公司披露更多药品采购方面的信息,并批准投入1亿美元鼓励企业在美国生产更多原料药。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的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对全球几个最大经济体的贸易部长表示,此次疫情的一个教训是“过于依赖其它国家作为廉价医疗产品的供应来源造成了一个战略弱点。”

FDA在4月份将近期的一些药品短缺归因于美国药品需求上升,并将2月份一次未详细说明的药品短缺归咎于中国一家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工厂。该监管机构称,已要求制药商评估其整个供应链。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JNJ)通过一家子公司拥有并生产泰诺(Tylenol)品牌产品。该公司表示,美国泰诺短缺是因为需求创历史新高。该公司称,其大部分泰诺产品是用美国制造的原料生产的,不涉及与中国的供应问题。该公司不予提供泰诺的销售或生产数据。行业分析师估计,该品牌在美国止痛药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5%。

中国商务部在4月份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愿意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

一些中国政治思想家已开始更加直言不讳地主张利用医疗物资来换取政治利益。

金融评论家、民族主义书籍作者黄生在新华社3月份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称,如果这个时候中国对美国进行报复,除了宣布对美国旅行禁令外,还可以宣布对医疗产品进行战略管控,禁止出口美国。

当特朗普4月表示他认为北京方面希望他连任失败时,一家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报刊的编辑在推文中写道:“特朗普先生,没有中国你赢不了……我们向美国提供医疗物资。”

中国制药行业高层3月底对中国官方媒体表示,物流中断可能会导致中国向全球的原料药出口量下降20%。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600521.SH, 简称﹕华海药业)等中国制药企业表示,疫情影响了他们运输产品的能力。华海药业是世界领先的降压药生产商。

全球最大的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工厂属于中国山东省的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Anqiu Lu'an Pharmaceutical Co.)。该厂每年可以生产4万吨这种粉状化学品,约占全球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一,其80%的产量销往100多个国家。该公司表示,其运营未受到新冠疫情相关的关停举措影响。

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扑热息痛生产国,该成分是从石油加工的副产品苯酚中提取出来的。直到2000年左右,包括孟山都(Monsanto Co.)在内的美国公司以及巴斯夫(BASF SE, BAS.XE)等全球巨头都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炼油厂附近保留着扑热息痛生产厂。

随着药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原料药的生产能力离开了美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推动原料药工厂迁往低成本的亚洲。大多数美国和全球制药公司开始专注于研发可能带来丰厚盈利的重大专利药,而不是生产那些不再享有专利权的利润率较低的原料药。

中国低薪化学家过剩,而且安全和环境标准不那么严格,与此同时,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以来,中国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

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负责国际健康问题的高级助理Benjamin Shobert表示,化学品制造业在过去30年里逐渐向海外转移。Shobert说,试图解除这一局面相当于试图解除全球化。国家亚洲研究局总部位于西雅图。

中国企业以及法国制药巨头罗地亚(Rhodia S.A.)等一些国际公司将工厂建在中国制造业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带,其中包括山东省。山东是全球最大的炼油厂集中地之一。

中国的工业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化学药品的生产。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促进了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从作物增产而来的大豆油被用于生产抗生素。猪肉消费的增加意味肝素产量增加,肝素是从猪肠纯化而来的。

根据中国行业和政府资料,鲁安药业于1998年注册成立,在那之前,该公司是一家小型国有企业,其生产的扑热息痛仅占全球总产量的1%。到了2008年,中国的扑热息痛产业瘦身为四家大型生产企业,其中鲁安药业是规模最大的。

罗地亚在2008年退出了扑热息痛行业。这使美国公司柯惠医疗(Covidien PLC, COV)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非亚洲地区的扑热息痛主要生产商。柯惠医疗目前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 MDT)所有。由于利润率下降,柯惠医疗于2011年分拆了扑热息痛业务,把这块资产并入了总部位于爱尔兰的Mallinckrodt PLC。

那个时候,鲁安药业正大举向海外扩张。航运记录显示,在美国,鲁安药业与制药进口商建立了联系,其中许多进口商是中资经营的小企业。这些企业把鲁安药业生产的扑热息痛加工成药片和胶囊,用于仿制药和二级品牌。

曾在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担任高级副总裁的Edwin de Voogd说,这些进口商还帮助鲁安药业等中国企业打通关系以及应对监管规定,在美国进行药品批发和分销是需要获得FDA批准的。

非上市公司鲁安药业并不定期披露财务数据。据《华尔街日报》的估算,以均价计,该公司去年生产了价值约2.5亿美元的对乙酰氨基酚。

在美国仍有五家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工厂的Mallinckrodt发表声明称,该公司支持加强美国国内的原料药供应。该公司表示:“对非美国生产商供应基本药物、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的过度依赖令美国的医疗体系面临风险。”

Mallinckrodt去年的对乙酰氨基酚净销售额达1.9亿美元,占该公司总体净销售额的6%,低于2013年的13%。该公司的对乙酰氨基酚供应量占全球估计总需求量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法国巨头赛诺菲集团(Sanofi, SNY) 2月份曾宣布,将创建一家生产原料药的新公司。赛诺菲当时表示:“在欧洲,这家新的原料药领域领军企业料将有助于平衡该行业对亚洲地区原料药供应的严重依赖。”

鲁安药业将自身的成功归功于规模化生产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该公司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向《华尔街日报》表示,把原料药生产带回美国成本高昂,缺乏市场竞争力。该公司称,美国把原料药生产迁回国内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