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全部新闻 综合每年狂卖百亿 槟榔致癌谜底首被揭开

每年狂卖百亿 槟榔致癌谜底首被揭开

  • 2020-12-10 12:00:53
  • 来源:
  • 编辑:佚名
  • 0
  • 0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嗜好槟榔的人称,吃过槟榔之后如同喝下高度白酒,脸色潮红精神亢奋。这些状态并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物碱的影响。

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槟榔碱和次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这些物质和其他生物碱一样都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其中,槟榔碱可以刺激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是脑垂体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单的说,那就是:在人体内产生了兴奋过程。

但长期吃槟榔的危害也显而易见。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1类致癌物(代表对人类有明确致癌性),是致癌物中的最高级别。同类别的,还有甲醛、砒霜、石棉……

在2012年更新的1类致癌物清单中,与槟榔相关的致癌物增加到了3种。

槟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此前尚未确认具体是哪种成分致癌。但近期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学术论文,揭开了“魔果”致癌的谜底。

槟榔致癌成分首次确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估,由于提神、上瘾,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槟榔,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其中包括中国的湖南、云南、海南和中国台湾地区。

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了对槟榔主要活性成分——槟榔碱(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评估结论。基于有力的机制研究证据,槟榔碱被定为2B类致癌物。

IARC指出,尽管此前槟榔已被IARC归类为1类致癌物(确定会对人体致癌),但一直未确认其中确切的致癌成分。这是IARC工作组首次对槟榔碱进行评估,非常重要,促进了人们对于槟榔如何致癌的认识。②

从成分性质而言,与尼古丁一样,槟榔碱也是一种生物碱,也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同时,槟榔碱还是其他受体(包括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槟榔碱与亚硝酸钠反应还可以形成N-亚硝胺,这也是一类致癌物质,也已经在咀嚼槟榔的人的唾液中发现。

IARC工作组评估了来自全球各地学术机构对槟榔的机制研究证:

1.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槟榔碱具有致癌物的多种关键特性,这些证据来自于在人原代细胞(human primary cells)中以及多种实验条件下所开展的研究。

2. 在实验动物中,有限的证据显示槟榔碱具有致癌性。在两项小鼠饲养研究中,槟榔碱增加了总的肿瘤发生率。在多项致癌性研究中,槟榔碱在小鼠中诱发恶性食道肿瘤,在大鼠中诱发良性食道和舌头肿瘤。

3. 在人类中,尚缺乏关于槟榔碱致癌性的充分证据。

基于上述主要证据,IARC专家组将槟榔碱定为2B类致癌物

近年来,槟榔和口腔癌的密切关联也多次受到关注,此次IARC更新槟榔具体成分的致癌信息,无疑再次强调了槟榔的健康危害。②

国人嚼槟榔的历史由来已久

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去虫消谷。”目前来看,这是关于槟榔的最早记载。

到宋朝之后,槟榔的用途开始有了转变。它们不单单是简单的药品,更多情况下扮演了嗜好品的角色。大家是为了愉悦来嚼槟榔,特别是在海南以及广东等岭南地区,并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休闲方式。直到鸦片和烟草传入我国之后,槟榔才慢慢从嗜好品之王的神坛上走下来。

南北朝的时候,干陀利国(今苏门答腊岛)进贡槟榔,朝廷转赐大臣,朝臣答谢的诗词多录于《梁史》。

南唐后主李煜写他的大周后,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词句,槟榔、美人、情郎,历历如画在目。

乾隆好槟榔,有两个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长寿的乾隆一生挚爱。两物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庆在折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两折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到了现如今我国市面上的槟榔,主要产于我国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在海南,很多公共场所都不客气地写着——“禁止嚼槟榔!

初到海南的人会很奇怪,街道上经常会有很多红色血迹一样的东西,让人不得不怀疑,“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到街上来吐血呢?”其实这些红色物质根本不是血,而是咀嚼槟榔的人吐出的汁液。

如果只是单纯地嚼槟榔,即便把它们嚼的再碎也不会出现鲜红色汁液。倘若这时真的出现红色汁液了,那很可能是因为牙龈和口腔黏膜被刺伤了。要想获得红色的果,就必须把槟榔,贝壳灰和蒌叶一起嚼。

在这贝壳粉和蒌叶的协助下,槟榔中的槟榔红色素(一种酚类物质)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显现出血一样的颜色。更要命的是,这种槟榔红色素不大容易被清除,所以吐在街道上的槟榔汁液很是让人讨厌。在这点上,槟榔倒有点像口香糖,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城市牛皮癣。

所以,在公共场合禁止嚼槟榔也就不奇怪了。

每年狂卖百亿,

为何很多人仍不知其害?

槟榔原产于海南,却流行于湖南。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湖南省的槟榔产业总值已超300亿元,占据全国槟榔总产值的3/4,目前仍在高速增长。在海南,有近230万农民种植槟榔,槟榔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

可以说,槟榔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庞大的槟榔商业帝国里,一些关于槟榔危险性的发声,很难让大众知晓。

此前,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曾报道槟榔的强致癌性。

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翦新春教授,是中国首位发现长期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病变的口腔医生。他和同事长期宣传“槟榔致癌”,曾遭到恐吓“80万买你的人头”。

对此他表示,“很能理解,毕竟那么大块蛋糕被我动了。”

甚至有不少年轻化的槟榔品牌频频被植入到热播网剧中。

然而,看起来人畜无害却含致癌物的槟榔,真的能和健康二字挂钩吗?

由于槟榔的成瘾性,美国早在1976年就严禁各州之间运输槟榔果,加拿大、澳大利亚全国禁止销售槟榔产品。

“禁止吸烟”与“禁吃槟榔“的标志

另一个槟榔消费大国印度,政府也要求槟榔果外包装要添加口腔癌图片,起到警示作用。

带有警示图片的槟榔包装

我国厦门市在1996年出台政策,严禁槟榔的生产、销售和食用,这份禁令延续至今已有24年,当地两大医院几乎没有发现因长期嚼食槟榔而诱发的口腔癌病例。

对比鲜明的是,去年4月,专家调研团统计了湖南省湘雅医院病房中45位口腔癌患者,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图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网站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第二部分“具体行动”第三条提到: 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如果你好奇想尝鲜,鉴于槟榔的危害,还是建议不要碰。如果你身边有人对嚼槟榔上瘾,还请让他看到这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