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欧投资协定》终于如期在2020年底达成。这份蹉跎了7年的协议此时达成,被解读为中欧联手,应对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献礼。尤其是全球还在经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冲击,欧洲此刻正深陷疫情泥潭。另一方面,中美变局之下,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基调不会变,未来中国还将持续遭遇美国高压。中欧双方为何急于此时达成协议?美国如何看待中欧这份协议?围绕以上问题,多维新闻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Reuters)
多维: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推动欧盟各国敲定中欧投资协议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份协议如果年底没能达成,将会错过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窗口,未来中欧关系会面临更多变数。再加上拜登即将上台,可以预见美国还会持续施压。那么如何理解美欧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
王义桅:面对美国的施压,欧洲其实心里也清楚,美国不可靠。现在签署的协议,利好欧洲企业在华投资,这是最大的利益诱惑,美国制裁中国的公司,背后又给美国自己的公司提供豁免,这不就是贸易保护吗,这个市场只许我进入,不许你进入。欧洲知道,美欧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美国和欧洲都是发达国家水平,很多产业都有同质性,美国的国家安全理由,是为了排除异己。
德国作为欧洲理事会轮值主席国的时间马上就结束,欧盟有27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轮值半年,也就是说要过14年才能轮到下一场,好不容轮到德国,好不容易又是默克尔执政,再过14年,就不再是默克尔的德国了,从欧盟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欧盟的领导力也在衰落,领导力意味着一方面要平息不同成员国的反对声音,一方面要顶住美国的压力,过了默克尔这一茬,谁还能顶住?英国脱欧之后,法国和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上升,但他们之间也有竞争关系,法国的优势在于,马克龙正当年,而默克尔距离卸任的日期不远了。
多维: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过去四年,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盟友,所以可以看到,欧洲其实是欢迎拜登(Joe Biden)上台的,因为这意味着,盟友关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修复,这也被拜登列为优先事项。拜登上台之后,必然要面临一个疫情加速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会从欧洲转移到亚洲,那么在中美欧三方关系内,欧洲未来会如何定位自己?
王义桅:拜登上台肯定是高开低走。拜登上台一年时间内,不可能取消特朗普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这些关税还可能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欧盟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心态,反正我现在签协议是在特朗普时期签的,不是在拜登时期签的。
对于欧盟而言,前面提到的这种矛盾性,或者虚伪性依旧会存在。一方面,欧委会新成立一两年,一直说要做大国博弈的选手,不要做战场,不要被别人当作筹码。但是,首先它天然就不是一个选手,因为欧洲不是一个国家。再者,欧洲的所长不是地缘政治,不是权力,而是法律,是多边,是规范。
另一方面,欧洲内部不统一,平衡受限,各方面为美国所掣肘。当然,欧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改进,比如他们正尝试改变表决方法,放弃一致表决通过,采用有效多数等方式。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为中欧自由贸易协定的启动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也是欧盟在英国脱了以后法德团结一致更好地执行一体化的取得的积极成果。所以,也预示着全球化从双边、区域到多边化的重要转型。
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提名的国家安全顾问提名人杰克·沙利文,引用了一篇路透社有关中欧投资协议进展的报道并称“就我们对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尽早与欧洲伙伴进行磋商。”(AP)
在中国投资协定谈判即将达成的时候,传出了拜登候任总统团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公开向欧盟方面施压,不过,目前看来,欧盟顶住了诱惑和压力,考虑到美国在达成跟中国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时候也没有等欧盟,而且美国频繁地使用制裁实际上是排除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市场。
总的来说,中欧都尊重与美国关系,但是不会受制于美国。美国能够在拜登上台后继续领导世界吗?中欧是有质疑的,某种程度上达成这个协议就是一种默契,所以欧盟要成为地缘政治的选手(player),而不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场所(playing field)。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