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前右二) 图据新华社
据CNN新闻报道,当地时间周三(1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32票赞成、197票反对,通过了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决议。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度遭弹劾的总统。
据悉,包括众议院共和党“三号人物”利兹·切尼在内的10名共和党人,加入了民主党人的行列,投票支持以“煽动叛乱”为由弹劾特朗普。
另一方面,特朗普在随后的视频声明中谴责暴力,但并未提及自己要为国会骚乱事件承担任何责任。
CNN新闻指出,共和党内部的分歧与2019年特朗普首次遭弹劾时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众议院共和党人一致反对弹劾。那么,为什么部分共和党人这次选择“倒戈”?来看看他们都怎么说。
“受够了”!
怀俄明州众议员利兹·切尼谴责特朗普“组织召集”了“暴徒”,点燃了国会袭击的火焰。“如果没有总统的(言行),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总统本可以立即进行强力干预,以阻止暴力事件的发生。(但)他没有这么做。”
南卡罗来纳州众议员汤姆·赖斯表示:“四年来,我历尽艰辛支持着这位总统。我为他竞选,两次为他投票。但是,这种彻底的失败是不可原谅的。”
赖斯来自极为保守的南卡罗来纳州,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CNN新闻报道称,他在投票后坦言,特朗普对骚乱的反应是促使自己投票的原因。他在声明中表示:“总统并没有呼吁全国保持冷静,也没有去看望受伤和悲伤的人。他没有表示哀悼。昨天在边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自己的言论‘非常恰当’。”
密歇根州众议员弗雷德·厄普顿也在周二(12日)的声明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他指出,特朗普认为自己在6日集会上的煽动性言论“完全恰当”,并对骚乱表示不后悔。“我宁愿两党一致正式谴责,而不是开启冗长的弹劾程序。但现在是时候说一句,(我)受够了。”
在国会投票时,华盛顿州众议员丹·纽豪斯指出,国会大厦受到威胁时,特朗普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正因为如此,自己对弹劾法案投下赞成票。他还在一份声明中写道:“投票反对弹劾,就是证明我们在华盛顿目睹的不可接受的暴力行为是合法的。”
投票前一晚,华盛顿州众议员杰米·博特勒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份措辞激烈的声明,痛斥“总统对暴力行为的可悲谴责,是对那些让暴力延续下去的人的一种认可。”
“他并不能胜任”
而事先已表态将投下赞成票的伊利诺伊州众议员亚当·金青格在13日向CBS新闻解释了自己的决定,他说:“(我要考虑的)问题是‘总统是否煽动暴乱反对第一条、反对国会?是的’。‘他是为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正如我在此前的声明中所说,如果这都不足以上升到弹劾的程度,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理由可以。”
密歇根州众议员彼得·梅杰则向CNN新闻表示,国会被攻击时,自己也在会议厅。“当时我希望总统能立刻出面尝试降温、谴责,阻止暴力的发生。结果,他放弃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我看来,他并不能胜任(总统一职)。”
在众议院开始投票之前,来自俄亥俄州的众议员安东尼·冈萨雷斯也提前发表了一份声明,阐述了投票支持弹劾的原因。“美国总统帮助组织和煽动暴徒袭击美国国会……在此过程中,5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国会警察,还有更多的人因此受伤。”
他表示,回顾1月6日事件的全程,总统在国会大厦受到攻击时没有任何回应,他不得不支持弹劾。
纽约州众议员约翰·卡特科在12日表示,特朗普鼓励了这场“叛乱”,故意宣扬毫无根据的理论,暗示选举是被窃取的,制造了一个充满错误信息、分裂的环境。允许总统组织煽动这次袭击而不承担后果是对美国的直接威胁,因此他投票弹劾特朗普。
最后一名投票支持弹劾的是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大卫·瓦拉道。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尽管瓦拉道在一份声明中谴责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把本应彻底的调查变成了一个仓促的政治噱头,但他还是投了赞成票。
在投票结束后,瓦拉道在推特上指出,特朗普是国会骚乱事件背后的推动力量,自己“必须凭感觉和良心投下这一票”。
两次弹劾,共和党反应大不同
弹劾决议在众议院通过后,将送至参议院进行审判。目前,包括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在内的几名共和党人已显示出给特朗普定罪的意愿。据《华盛顿邮报》报道,13日,麦康奈尔透露,他还没有做出最终投票决定,准备在听取提交给参议员的法律辩论后决定。
还有几名参议院共和党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情绪,这与2019年12月特朗普第一次被弹劾时参议员共和党人大呼“政治迫害”截然不同。CNN新闻称,本次众议院关于弹劾案投票的速度,以及多名共和党人的“倒戈”,都突显了议员们对特朗普在冲击国会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愤怒。
“这实际上代表了共和党人,对这位总统感到失望的共和党人的一种感觉,尽管总统的任期仅剩下7天了,但面对如此糟糕的政治环境,这个国家确实需要降温。”肯塔基州众议员加兰·巴尔说道。
另据中新网报道,在弹劾条款通过后,白宫社交网站账号发布了一段特朗普的视频声明,特朗普在视频中谴责暴力,并声称围攻国会大厦的人,不是他的“真正”支持者。但特朗普没有表示,要对自己导致国会骚乱事件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