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广告
当前位置:首页 全部新闻 综合霍启刚:“爱国者治港”让香港重回正轨

霍启刚:“爱国者治港”让香港重回正轨

  • 2021-03-08 11:27:19
  • 来源:
  • 编辑:佚名
  • 0
  • 0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爱国者治港”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根据大会议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此举对弥补香港选举制度漏洞,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今年也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第四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两会,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谈及了他对“爱国者治港”的理解。

霍启刚表示,“爱国者治港”不是新鲜事,更不是新条件,中央重新强调“爱国者治港”,再次突显继续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和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任务,切合香港长远发展的核心需求。透过修正香港选举制度,让香港重回行政主导、良政善治的正轨。

按照界别划分,霍启刚是来自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政协委员。多年来一直活跃在青年工作第一线。去年,他还当选了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在今年两会期间,霍启刚向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他的多个提案,其中有不少都与香港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关,从多个角度为香港与内地青年相互交流搭建平台,建言献策。

“爱国者治港”让他对香港未来感到乐观

3月4日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正式公布,其中第七项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

这是继去年5月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并颁布香港国安法后,涉港议程再次出现在全国人大会议之中。

这一次也被媒体评论为,全国人大会议将会正式吹响完善“爱国者治港”相关法律制度的冲锋号。

作为港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无疑非常关注“爱国者治港”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落地。

霍启刚认为,“爱国者治港”不是新鲜事,更不是新条件,邓小平早于1984年6月会见香港各界访京人士的讲话中提到:“‘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当然也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

“这个就是‘一国两制’的初心,是为香港好。”他告诉澎湃新闻,“我认为中央重新强调‘爱国者治港’,再次凸显继续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和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任务,切合香港长远发展的核心需求,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持香港的制度优势,让香港在外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霍启刚看来,香港陷入了多年的内耗,窒碍了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许多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利索的解决。

而透过修正香港选举制度,他认为,可以一次性解除危害国家安全的不稳定政治因素,明确厘清“一国”与“两制”等次、宪法跟基本法的关系,确切维护中央对港的全面管治权,推进特区管治符合“中央期盼、港人满意”,重回行政主导、良政善治的正轨。

“我相信这也是爱国爱港朋友的共识。”霍启刚表示,在明确“爱国者治港”标准是参政者的最低要求以后,社会及政党毋须再就政治议题作无休止的讨论,大家都有更大的空间讨论民生经济、社会福利的议题,专注重塑人心,让港人更好地参与大湾区建设,维持长期繁荣稳定。

有了“爱国者治港”的制度保障,霍启刚对香港的未来感到“非常乐观”。

霍启刚在人民大会堂前

鼓励港青流入大湾区升学就业

去年,霍启刚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全国青联副主席。这与他一直以来活跃在青年工作第一线不无关系。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霍启刚有多个提案都与鼓励香港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增强香港青年向心力、搭建香港与内地青年交流平台等青年发展话题有关。

在提出的《关于更好推动香港基层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升学就业的提案》中,霍启刚认为,“修例风波”背后,香港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固化,产业高度单一和空心化。

他发现,当前基层港青处境艰难,突出表现为青年贫穷、青年失业和住房短缺。面对收入、就业、住房三重困境,港青普遍对发展前景不感乐观。因此,他鼓励基层港青流入大湾区升学就业,也希望相应政策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例如,他建议,建立港人大湾区升学就业的统一资讯平台,在两地扎实推广普及。组织内地大学到香港中学宣讲,突出内地高校高水平专业和更齐全的产业门类,利用国际排行等客观数据佐证,提升内地高校和名牌专业在香港的声誉。

再如,他认为需要改革招生考核方式,建议内地高校招生时基本采用香港高校的考核方式,以香港文凭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辅以高校综合考核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缓解有意前往内地升学港生的考核负担。

从文化共建角度谈香港融入大湾区

香港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霍启刚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的一个提案,从文化共建的角度提供了一个思路。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优势互补、区域协同共建的建议》中,霍启刚指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有众多文化艺术人才以及管理系统为其优势,而香港的场地短缺严重滞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即使是本地最有代表性的演出也难以租赁场地,导致艺团和业界缺少不断精进和发展的机遇。

另一边厢,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剧场、展览馆设施落成,市民对文化精神有更多要求,期待更多层面的素材的文化作品。故此,有必要促进双方在文化艺术空间上的交流合作,推进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在文化艺术上的软硬件结合,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与此同时,香港的文化艺术团体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融入国家文化发展中。

霍启刚在与艺团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艺团都有意突破本地市场的限制而发展大湾区,却面临资源不足、缺乏对内地行业发展的认识和扩展市场途径、宣传渠道等限制。碍于上述种种因素,能够在内地打开局面的极少。

为此,霍启刚建议,政府牵头,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的协调机制,为文化艺术创作交流搭建平台。可考虑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小组,成员包括11个城市的政府部门代表,以及行业组织代表,为艺团到地提供支持,定期交流及互相引荐。

此外,他还建议,向更多香港年轻人开放国家文化艺术类别专业资格。香港的文化艺术需要和国家接轨,鼓励香港文化艺术行业年轻人获得国家专业资格。鼓励香港年青一代多了解内地的同时,另一方面要提供平台和资格,令他们拥有身份认同感。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赞(0)

网友留言评论

2条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