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快了!3月7日,国务委员王毅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宣布:推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为构建健康安全有序的跨境人员往来新秩序提供可靠保障。
仅仅是一天之后的3月8日,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微信小程序就已正式上线了!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长啥样?
王毅指出,随着各国纷纷加快疫苗接种,疫苗互认成为健康码国际互认的核心内容。
中方有关健康码国际互认设想是以核酸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信息等为互认核心内容,以国际通行的二维码为互认载体。
有关国家政府部门根据需要为出境人员提供统一格式、带有二维码并含互认核心内容的纸质或电子健康码,在登机、入关、边检等环节,可由相关国家政府部门扫描二维码核验信息数据。
据悉,健康码互认安排建立在各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各国不需要使用统一平台,彼此数据库也不联通,二维码信息经过加密,最大限度保护个人数据安全。
看看新推出的小程序:据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的消息,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能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情况等。
健康证明内含加密二维码,以供各国相关部门验真并读取个人相关信息。
除电子化展示外,还可以打印生成纸质版。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电子版样例)
<注:疫苗接种相关数据正在建设中>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纸质版样例)
<注:疫苗接种相关数据正在建设中>
近来,有关“疫苗护照”的话题引发全球关注,不过也引起了不少争论,有人认为接种新冠疫苗后能否阻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不确定,也有人担忧加重“疫苗民族主义”。
多名中国学者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方推出的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并非单纯的疫苗护照,而是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多种信息共同验证,这是世界进入后疫情时期促进人员安全有序交往的现实措施。
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如何获取?
如果需要获取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打开微信,通过扫描官方渠道推出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选择“查看及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进行操作。
2、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获得小程序入口,选择“查看及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进行操作。
注意,首次登录前,需进行个人身份认证及护照等旅行证件认证。
防疫健康码国际版小程序界面
新冠检测+疫苗护照取代14天隔离?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推出之前,国内就有声音提议用“新冠检测+疫苗护照”取代强制隔离期。
中国政协委员朱征夫日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就提议用核酸检测+疫苗护照来取代入境旅客的14天强制隔离期,以及在国内推行接种疫苗的电子证明书,凭该证明书在国内旅行可免核酸检测。
在各国相继为民众接种疫苗,多国新冠疫情开始下降的背景下,采用疫苗护照实现安全的跨境人员流动,正在成为全球多国考虑的问题
不仅是中国,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哈杜(Patty Hajdu)7日也表示,G7成员国(包括美、加、英、法、德、日本和意大利)正讨论实施疫苗护照的可能性。
泰国也于近期表示,将考虑对持有他国签发疫苗护照的旅客免除为期两周的强制隔离入境限制。
据BBC报道,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协会的新冠通行证APP将在几周内上线,能显示一名旅客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或已接种新冠疫苗。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表示:“新冠通行证APP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重新开放边境的信心,入境旅客也无需实施隔离”。
目前,新西兰航空、阿联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马来西亚航空、卡塔尔航空、新加坡航空等12家航空公司已同意试用新冠通行证 APP。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在支持者看来,疫苗护照将使商务旅行和旅游业得以恢复,帮助受疫情拖累的经济恢复元气。
在过去一年里,很多国家对入境旅客实施了彻底的禁令,目前许多国家仍对入境旅客和回国人员实施繁琐的检测和隔离要求。
航空公司和那些依赖旅游业的国家是疫苗护照想法的最强烈倡导者,它们正在推动国际旅行尽可能在今年夏季前回归正常。
已实施大规模接种的以色列率先推出了疫苗护照制度。目前以色列已有40%人口已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今天朝后疫情正常生活再迈出一步,餐馆、酒吧和咖啡馆对已接种疫苗的绿色护照持有者开放。
最初排除了推出数字护照可能性的英国,近日也表示正在研究数字护照的利弊。
同样在推进疫苗护照的,还有欧洲国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日表示,计划在3月晚些时候推出电子疫苗护照 ,届时成员国可以决定是否推进该计划,彼此承认公民的疫苗接种证明,以期在大流行背景下令各国民众能在欧盟内部自由流动,使人们在“最佳条件下恢复正常生活”。
不过,世卫组织目前并不不建议各国采用此类疫苗护照。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5日表示,目前尚不确定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免疫力能维持多久,是否能阻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他强调,我们理解各国政府面临的政治现实,欧盟准备在今年夏季推出的这项计划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但世卫组织并不建议这么做。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