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在非洲几内亚爆发的埃博拉(Ebola),并非原本所推断的遭动物感染,而是几乎确定肇因于一名在2014年到16年埃博拉西非大流行期间确诊的幸存者,意味着此人身体带有埃博拉至少长达5年,然后透过精液将它传染给性伴侣。
纽约时报报导,来自几内亚、塞内加尔、英国爱丁堡大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取自这波病患的样本的基因序列,证实上述发现。
在此之前,埃博拉在幸存者身上的已知最长存活时间为500天。并未参与此研究的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大学传染病专家夏夫纳(William Schaffner)直呼此一发现太惊人,医界也不清楚这种情况可能多频繁,毕竟研究躲藏在人体的免疫豁免区如睾丸、眼睛与中枢神经系统并非易事。
纽时指出,埃博拉感染者在被自身免疫系统消灭后得以康复,但人体特定部位,包括眼睛、中枢神经系统与睾丸等,是免疫系统所不能及的免疫豁免区,有时它们会躲藏在这些部位,但没有人想到竟然能躲这么久。
夏夫纳说,研究显示埃博拉的基因组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意味5年来并未进行复制,“我认为它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冬眠。”
几内亚当前爆发的埃博拉是1月出现确诊首例,迄今至少有18人遭到感染、9人死亡;5年前西非爆发的埃博拉则有2万8000多人确诊与超过1万1000人死亡,另有上万人幸存。
前述研究结果也意味,非洲其他地区再爆的可能性增加。夏夫纳指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在目前尚未传出确诊案例的赤道非洲地区,尽量让民众接种埃博拉疫苗。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