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最近迅速卷土重来,4月4日单日新增确诊突破10万宗,接近2月第一波疫情平缓后最低水平的10倍,打破了去年9月首波疫情高峰的记录。如此凶猛的疫情反弹,不仅揭穿了印度此前通过自然感染达到群体免疫的错觉,同时也使得这个疫苗主要出口国不得不扣起疫苗以优先国内接种,这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群体免疫的错觉
其实,换了任何一个放宽防疫措施的国家,一个月内疫情翻10倍并不稀奇,例如欧洲去年秋冬就普遍遭遇了凶猛的第二波疫情,一两个月内新增确诊暴涨几十倍的都不在少数。但印度案例的特别之处在于,该国在第一波疫情突飞猛进之时不断放宽防疫措施,但疫情仍然神奇地退潮,在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时,不少人就相信印度已经通过自然感染达到某种程度的群体免疫。
印度阿萨姆邦4月6日进行邦议会选举,不少排队者未规范佩戴口罩。(美联社)
回顾印度与众不同的疫情曲线,可能很容易得出群体免疫的结论。该国在去年3月25日至6月8日实施了严厉禁足令,虽然该阶段未能压平曲线,但由于经济急剧萎缩且其死亡率较低,中央政府遂实行阶段性解封。而成百上千万返城农民工导致疫情急速扩散,在去年9月第四阶段解封之际,新增确诊达到每日近10万宗。当时许多媒体都高呼“印度疫情已经失控”, 盖茨基金会创办的“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也悲观地预计,即使是在重灾区重新封锁且口罩佩戴率达到95%的最好情况下,印度在当年12月之前的病殁人数也会达到29.1万人。
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没有逆转解封措施的情况下,印度疫情非但没有继续恶化,而是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稳定回落,去年12月1日的实际总病殁人数为13.8万人,日增确诊则在今年2月持续稳定在1.2万例左右。
由于这种现象与“只有减少活动才能遏制疫情”的主流观点相悖,外界不得不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其中群体免疫就成了较受认可的解释。印度Thyrocare Technologies公司在今年1月底公布的全国70万人血清调查报告显示,有多达55%的人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去年10月亦有806人规模的小型血清调查显示,孟买贫民窟的感染率高达75%。领导政府疫苗分配计划的负责人Vinod Kumar Paul也在1月底指出,“印度大多数人口稠密的地区已经被疫情扫荡过,可能达成了外界称之为群体免疫的状态。”
松懈防疫的必然结果
而也正是由于此等观念,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大大放松了警惕,认为高自然感染率再加上1月中开始疫苗接种,疫情很难卷土重来。因此各邦对大规模聚会少有限制,尤其是1月中至3月正好是集体婚礼的季节。另外,官方虽然将是印度教最大盛典、12年一度的“大壶节”(Kumbh Mela)庆祝期限缩减至4月一整个月,但数百万民众早从1月起就聚集在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恒河湖畔庆祝,当地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此同时,全国病毒检测数也从去年年底的每天逾百万次下降至2月的60万次左右,且相当一部分都是使用灵敏度较低的快速检测。即使是从去年11月起发生大规模农民示威的旁遮普邦(Punjab),政府也没有特别加强检测,2月中旬仅每天进行不到2万次检测。
直到疫情从3月起的急速上升,才让印度上下意识到群体免疫神话破灭,尤其是第二波疫情的震中依然是经济中心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斯特拉邦(Maharashtra),而该邦早在第一波疫情中已经遭受过重创,被认为接近群体免疫的阈值。这就证明了,尽管印度出乎意料地控制了第一波疫情,但离群体免疫仍然差得远,懈怠防疫必然会招致第二波疫情。
印度教徒3月11日在恒河边欢庆大壶节。(路透社)
而且,印度的第一波疫情感染是不均衡的,大城市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村,而大城市内的贫民窟感染率明显高于中产阶级社区,多在大城市采样的血清样本呈现的感染率有一定的误导性。而中产阶级在疫情趋稳之后逐渐放松警惕,检测资源不足的农村地区亦未能及时捕捉到疫情传播的动态,这两个群体都并非第一波疫情的主要受害者,自然就成了第二波疫情的俘虏。
例如在新增确诊占全国六成的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抗疫顾问Subhash Salunke医生就指,大量感染者来自富裕社区。另外,孟买、浦那等大城市的医生也不安地看到,许多拖至重症的农村患者前来求医后才被纳入统计,该邦1月中举行的乡村理事会选举(Gram Panchaya)显然加速了病毒在广袤农村地区的传播。
同时,变种病毒也可能促进了疫情传播。例如外界关注的印度“双重变种”(即同时拥有与巴西变种类似的E484Q突变与美国加州变种的L452R突变),卫生部3月24日指这一变种在马哈拉斯特拉邦样本中占到15%至20%。而考虑到印度的病毒测序工作较为缓慢,从今年1月至3月18日仅测序了全国7,664个样本,很可能未能捕捉到病毒发展的动态。因此在更多测序结果公开之前,尚无法得出进一步结论。
全球疫苗供应链受影响
目前,外界都在关切印度何时能尽快控制住第二波疫情,因为该国是主要的疫苗出口国之一,此前在疫情控制得当时,印度从1月底起出口了约6,000万剂印制牛津疫苗,其中2,800万流向了世卫主导的疫苗公平分配计划(COVAX)项目,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救急。
不过如今为了优先控制国内疫情,印度从3月下旬起暂停了出口疫苗,同时拒绝接受新的订单,聚焦于加速国内接种,并在4月5日达到了逾450万日接种量的成绩,而该国整个2月疫苗接种都在每日30万剂左右止步不前。有印度外交人士透露,直到该国疫情稳定下来之前,都不会考虑出口。
印度迎来第二波疫情,加速国内疫苗接种。(美联社)
从印度角度出发,这一举措自然无可厚非,不过这也意味其他依赖印度疫苗的发展中国家的接种计划会随之脱轨。与世卫一道负责COVAX计划的“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行政总裁Seth Berkley就指出,原本预定3月及4月从印度接收9,000万剂疫苗,如今看来实际接收量会“少得多”。
非洲疾控中心主任John Nkengasong也不安地表示,疫苗供应的混乱会恶化非洲大陆的疫苗短缺问题。卢旺达生物中心的主任Sabin Nsanzimana也在3月底表示,该国已经分发完毕从COVAX收到的34万疫苗,不知道何时才有第二批到来。
另外,后续的生产计划也会随之打乱。原定最迟6月开始替美国Novavax公司生产10亿剂疫苗(其中5.5亿剂供给COVAX)的印度血清研究所(SII),其行政总裁也指该生产开工日会推迟至9月,这将会引起更大的连锁反应。
除了疫苗接种落后可能孕育出更多变种病毒,同样大量订购了印制疫苗、接种进度持续落后的加拿大等富国国内会否遭遇更大政治压力,依赖COVAX的发展中国家会否更多地转向中俄疫苗,美日澳印“四方会谈”(QUAD)计划开展的疫苗外交会否因此受挫……这些蝴蝶效应,将在未来一一展现。而在印度专心国内抗疫之际,各大国也需要更多协作起来帮助那些暂时失去疫苗供应的发展中国家,尽快度过这段关键的难关。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