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小食部前面一如既往的挤,如果不是孩子坚持要吃,我不愿意等。
等著等著,自助点餐电脑前出现小骚乱。原来是两夫妻带着孩子,推著一辆自行车,准备点餐。一名员工对他们说:“自行车不能推进来。请把自行车停到外面,再进来点餐。”
两夫妻表示,只需一小会就可以点好餐,然后再出去停自行车。员工说,请先出去停车,再回来点餐。就这样来来回回,各执一词。那辆一开始不知是怎么推进来的自行车显得很突兀。
那家人是华裔。那名员工碰巧是欧裔。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眼看骑虎难下。两夫妻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愤慨。我听着灌进耳朵的只言片语,大致明白了两夫妻的意思:明明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点完餐 ,凭什么让我们先去停车?这点方便都不给我们,明明就是欺负我们!
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是怎么收场的。不过我想起来,觉得这宗冲突的发生,和近几年突然升温的对“种族歧视”的控诉如出一辙。
两夫妻不听劝,大概是因为觉得别人故意针对他们。不然,把单车推出去再进来点餐,也就是几分钟的事,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愿意呢?
那么,那名员工是故意针对他们吗?大概并不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员工针对的是事,两夫妻却把概念换成了人。人家说的是“这件事不对”,重点在事。他们理解的是“你说我不对”,重点在人。
而近年来,“种族歧视”这个词,也在若干情况下,遭到类似的偷梁换柱。
“歧视”,指的是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偏见、排斥和剥夺。歧视上升到种族高度,就是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的凌辱和欺压。种族歧视,毫无疑问,是百分百的恶,是自私和傲慢的人性酿成的毒瘤。幸运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理性之光占了上风。“种族歧视”是错的,这已经成为文明世界的共识。
但是凡事一旦变成标签,就会被人利用。既然人们说起“种族歧视”就谈虎色变,那么用“种族歧视”做武器,就可以击退别人的“攻击”。因为“拉大旗作虎皮”,实在是件便宜事。
这里玩的魔术是“偷换概念”。歧视之所以被称为歧视,是因为对他人的排斥和区别对待没有正当理由。那么如果自己确实做错了,被人指责和纠正了,算不算歧视?如果偏巧对方和自己不是一个族群,甚至是历史上确实进行过“种族歧视”的族群,算不算种族歧视?
讲逻辑的话,不算的。但是人是自大的生物,人最难的事情就是承认自己有错。于是,自我保护机制开启,你说我错了,我就说你是“种族歧视”,一招封喉,对方瞬间闭嘴。
于是,老师不敢批评犯错的学生,因为怕被学生投诉“种族歧视”,超市面对“零元购”束手无策,因为怕被媒体指责“种族歧视”,至于华裔大妈们在公共场合用最高音量唱红歌,占据公共空间跳广场舞,算不算扰民,不能说,因为说了就是“种族歧视”。
可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如果你做错了,还不肯承认,还强词夺理,还倒打一耙,你很有可能弄假成真,让人家真的“歧视”你。
再多说一句,我们很幸运,生活在文明世界已经把“种族歧视”视为系统之恶的时代,所以我们才有机会讨论“种族歧视”的问题,否则,少数族裔哪里有说话的机会?
而若有了发言权,却迅速利用发言权,从自身利益出发,滥用“种族歧视”这个概念,那么可以想像,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权力,就很可能化身歧视者和欺压者。这样的人并不知道“平等”真正的意思是什么。这,无论如何是一件可悲的事。
但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在Costco遇到的另一件事。Costco出门要看小票。大家推著购物车,排成两排,依次出去。两排进度肯定稍有区别,区别不过几秒几十秒。
我前面是个中年华裔女士。她提着手袋,没有推车。不是每个来Costco的人都买一大堆,所以也是正常情况。
临近出口时,我们这一排比左边那一排快了一个半购物车位。这时候我前面的女士不走了,让前面空出来一大段,然后她朝我左后方一个推购物车的华裔男士招手,嘴里说着我的母语:“这边快,到这边来。”
原来这位女士的丈夫在左边排队,她在右边排队。她想的是,我们两边都排著,哪边快就走哪边,我们不吃亏。
我忍不住扭头看向左后方,刚好看见那名推车的华裔男士在摇头摆手。他嘴里还在不出声地说话。我读得懂他的唇语。他说的是:“我不去”。
那个时刻,我很想和这位男士击个掌,不是因为我们是同一族裔,而是为他做出的选择。
但转念一想,我说得不对。
归根到底,我想和他击掌,还是因为我们是同一族裔,还是为和我同一族裔的他做出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