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国家正逐步解禁,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亦稍稍放宽,目的是在保障市民安全与保持社交互动之间取得平衡。
最近,继中国、丹麦、法国、新加坡等地之后,英国亦跟随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指引,将社交距离由2米缩减至1米。
在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则建议最少要保持6尺或1.83米的社交距离;加拿大公众卫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则奉行2米距离。
然而,为何各国推行的社交距离有差别?
多伦多大学医疗网络(Toronto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传染病医生Alon Vaisman解释,2米是经过评估,认为这是口沫最远可飞喷的距离。当然,有时口沫可飞喷超过或少于2米的距离。
定出2米的社交距离是基于科学家之间的共识。但各国政府在定出规矩时,并不一定根据科学证据,而是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实际需要。
Vaisman说,在一些地方,若对大部分人来说要做到保持2米社交距离,并不切实际时,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将2米减至1米。这就是在减低风险与面对现实之间,取得平衡。
多伦多传染病专家Michael Gardam表示,在10年前,阻止经飞沫传播疾病而定出社交距离只是1米。直至2009年爆发H1N1大流行,美国疾控及预防中心才根据实验室所得出的试验结果,将社交距离延伸至2米。
部分国家的卫生部门亦劝喻市民,应与他人保持有2只手臂长的距离。但Gardam认为这并非是量度社交距离的最好方法,因为个子矮小的人如小童,他们的手臂较短,若以手的长短来量度社交距离,未必能保障他们的安全。
他说:"安全距离并非建基于个人的高度;而是愈远愈好。"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新闻仅为传播即时消息为目的,不确保内容准确或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错误或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info@idomedia.ca
网友留言评论